首页
EN
学校首页
导航
学院概况
学院概况
历史沿革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党建工作
师资队伍
师资风采
人才队伍
导师信息
本科生培养
通知公告
专业设置
培养方案
课程建设
研究生培养
通知公告
专业设置
培养方案
课程建设
科研与学科建设
通知公告
科研动态
学术交流
学科建设
院企合作
国际合作
通知公告
国际交流
国际认证
交流生项目
合作办学
信息公开
政务公开
党务公开
规章制度
学生工作
通知公告
学生活动
奖助学贷
常用下载
校友工作
校友活动
校友服务
校友会
教工之家
组织机构
民主管理
工会活动
常用下载
工会小家
新闻
第六届中国制冷空调专业产学研论坛在我校召开
2023-01-11
10
2023年1月10日,第六届中国制冷空调专业产学研论坛在上海召开,这是我国制冷空调行业2023年度第一场大型学术活动。这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主会场、分会场和嘉宾会场模式召开,主会场设在上海理工大学232视频会议室,在西安交通大学设置分会场,在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制冷学会设立嘉宾会场。开幕仪式由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华教授和科研院院长刘宝林教授主持。首先,张华副校长代表上海理工大学和论坛组织委员会对参会的嘉宾、领导和企业研发人员、教师和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对行业企业给本次论坛的支持表示感谢。张华副校长主持开幕式并作开幕致辞科研院院长刘宝林教授线下主持论坛开幕式上海理工大学主会场西安交通大学分会场刘宝林教授主持嘉宾致辞环节,论坛五家共同举办单位代表先后致辞。西安交通大学鱼剑琳教授代表吴业正先生致辞,吴先生非常重视本届论坛,在2022年11月底就撰写好大会致辞,吴先生回顾了产学研论坛的发起初衷,确定论坛主题,对本届论坛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并预祝制冷空调专业产学研论坛圆满成功。张朝晖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代表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致辞,他从行业现状和行业协会角度分析了开展产
我院硕士研究生在《自然科学》发表论文
2022-12-19
382
近日,能动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李淳风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约翰威立》(Wiley)旗下旗舰学术刊物《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s)上发表了题为《自然光驱动的可拓展式被动冷却空气取水》(Atmospheric water harvesting with scale-up potentials using natural sunlight and passive cooling)的研究论文。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能动学院教师王佳韵为通讯作者,张华教授、研究生应汶峻为联合作者,其他合作单位包括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吸附式空气取水技术是一项可以缓解全球水资源短缺的新颖技术,尤其是太阳能驱动的被动式取水技术可在远离电力的偏远干旱地区实现淡水供应,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但目前的SAWH设备受制于成本高、拓展性差、效率低等,很难规模化。针对以上技术瓶颈,本研究工作开发了一款基于高性能膜封装复合吸附剂的空气取水装置,该装置便捷高效、成本低廉且拓展性强。研究从湿空气状态的热力学框架入手,分析了高效空气取水循环的关键参数;率先提出并优化了中空保温格栅结构,以实现吸附层与冷凝器的
上海科技大学欧阳峥嵘教授受邀作“氦热力工程在大科学工程中的应用”报告
2022-12-05
261
11月26日,我校上海市制冷低温创新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主办的“上海理工大学沪江高端论坛·制冷与低温发展系列研讨会”第二场特邀报告顺利举行。研讨会邀请上海科技大学欧阳峥嵘教授线上作做特邀报告。副校长张华教授出席报告会,来自我校制冷低温创新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负责人武卫东教授以及团队骨干教师祁影霞教授、刘业凤教授等出席报告会。参会人员还包括我校研究生以及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中科院等青年研究人员200余人,报告会由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陈曦教授主持。欧阳峥嵘教授是上海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负责人承担并完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装置”氦低温系统项目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项目、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维修改造项目SHMFF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维修改造。目前正承担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低温工厂项目。获中国科学院突出贡献奖、安徽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安徽省五四青年奖章等奖项,曾任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副主任,现任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的副总工艺师和加速器低温分总体负责人,上海光源科学中心真空机械与低温工程部主任。欧阳峥嵘教授报告题目是“氦热力工程在大科学工程中的应用”。他从低温制冷基
我院举行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及经验交流会
2022-11-29
367
为更好地推进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11月28日下午,我院在二办311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及经验交流会,院长杨其国和近30名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副院长苏明旭主持。学院邀请豆斌林和黄典贵两位教授介绍了他们申报自然科学基金的经验。豆斌林老师结合自己在基金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思路,从立项依据是否明确、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是否清晰、研究内容是否充实等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随后,黄典贵老师分享了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心路历程。结合申请书撰写要求,从态度、选题、立论、技术路线和创新点等方面逐一进行解读,并重点强调了坚实的科研工作基础和高质量的申请书对于项目申报的重要性。在互动交流环节,新进教师朱雯斐分享了自己今年获批青年科学基金的心得。与会教师提出了一些申报中所遇问题,与专家进行了充分交流。副院长苏明旭分析了学院近年基金申报和获批情况,表示学院将在基金申报工作中为广大教师做好服务,希望老师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团队力量,为我院2023年度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共同努力。会议照片会议照片会议照片
我院碳中和与先进能源技术科创教育基地获评2022年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
2022-11-25
323
日前,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碳中和与先进能源技术科创教育基地入选2022年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并于11月24日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授牌仪式。为进一步推动科创教育走近学生,深入开发青少年群体的科学潜能,帮助广大青少年拓展创新思维、提升科学研究能力,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聚焦“碳达峰”和“碳中和”国家战略下的绿色能源技术科学普及和科创教育,探索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和新工科跨学段师生科创共同体新模式,建设碳中和与先进能源技术科创教育基地。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目前已与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储能中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翔殷路小学等多家教育单位达成合作,通过共同搭建课程框架促进创新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以开放实验室、走进中小学校园等方式,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的“科学训练营”活动以及开设“神奇的雪”、“电从哪里来”、“核能的秘密”、“碳中和与先进能源技术”等科创课程,广泛深入到青少年群体的学习生活中。
海尔集团俞国新总工程师受邀作“什么是好的产品?”报告
2022-11-23
289
11月18日,我校上海市制冷低温创新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主办的“上海理工大学沪江高端论坛·制冷与低温发展系列研讨会”顺利开幕。研讨会邀请海尔智家超前创新中心总工程师俞国新博士做特邀报告。副校长张华教授出席,上海市制冷低温创新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负责人武卫东教授致欢迎辞。报告会由刘业凤教授主持。俞国新总工程师报告题目是“什么是好的产品?”。他以国际化大企业海尔集团40多年发展为例,结合自己30多年的企业产品研发和管理经验,系统阐述了企业创新架构、产品研发历程和市场考验,以及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要求。俞总首先讨论“什么是好的产品?”。以市场验证过的家电产品为例,讨论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好产品”有哪些特征?还有哪些维度也需要重视?其次,支撑 “好产品”的是技术创意。在讨论技术创意构成三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家电案例分享创意提案应该包含的内容以及表达演绎的实战技法。最后,在介绍海尔开放式创新研发体系和人才培养理念的基础上,谈了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期待。报告后的交流时间,俞总与参会人员就双碳技术、海尔在研技术等进行了热烈友好的讨论与分享。副校长张华教授作最后总结时说,报告的题目好,报告是一个关注技术+
我院教师首次在国际顶刊《能源环境科学》发表论文
2022-11-22
416
我院教师王佳韵在能源环境顶级期刊《能源环境科学》(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 IF:39.7)上发表了题为“空气取水技术:关键指标和挑战”(Atmospheric water harvesting: Critical Metrics and Challenges)的观点论文。本论文梳理了当前空气取水技术存在的挑战和障碍,总结了技术革新的关键指标,为该领域未来的科学发展路径提供了建议。王佳韵为该论文第一作者,上海理工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单位。该研究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团队进行,同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2006145)、上海市晨光计划(19CG54)、上海市青年英才计划(20YF1431500)等项目的资助。本文聚焦空气取水这门新兴的技术,开展从大气中直接获取淡水,致力于解决全球淡水短缺危机。空气取水主要包括结露、吸附、膜分离和雾收集四种方式,是分布式灵活供水的有效方案,极具应用潜力。本文总结了空气取水领域发展存在的挑战和障碍;构建了全面的空气取水性能评价体系;并呼吁材料学、热力学、气象学、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携手共进,一同推动技术革新
我院陈永保团队获iFLYTEK AI全球开发者大赛年度十大人工智能新锐团队
2022-11-22
122
11月18日,第六届iFLYTEK AI开发者大赛在合肥奥体中心举行,我校能动学院博士后陈永保作为队长组队参加了比赛,队员来自于我校和同济大学,团队从324支决赛三甲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2022年度“十大人工智能新锐团队”荣誉称号,同时还获得算法赛单赛题冠军。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张红文,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为获奖团队颁奖。本次大赛主题为“AI向新,数智万物”,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产业未来方向,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从源头技术创新,到产品升级;从产业数字化转型,到用人工智能解决社会刚需。大赛设72道算法赛题和36道应用赛题,涵盖能源大数据应用、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领域,共吸引了全球32333支队伍参赛。团队参赛赛题为“基于柔性负荷任务的需量优化策略挑战赛”,出题单位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赛题围绕我国电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根据实际工业用能场景,设计柔性负荷调度算法。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CVXPY框架的优化调度方法,历经33次有效成果提交,自动评分系统最终得分20.47,决赛答辩中,所设计的方案得到评委专家的高度认可,荣获冠军。所提出的方案在保障生产、生活用电安全
郑平院士与能动学院青年教师座谈交流
2022-11-21
302
为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实施学院“双碳战略”,促进青年老师选题、研究、创新发展,11月1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郑平院士在先进制造大楼602会议室与能动学院青年教师座谈交流。副校长张华、能动学院院长杨其国、副院长李凌和杨荟楠参加座谈交流会。能动学院20多位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座谈交流会由副院长苏明旭主持。杨其国院长向郑平院士介绍了能动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等情况,特别介绍了学科在能源、新能源、储能等领域的相关成果和发展设想。青年教师赵玉刚、杨亮、高明、方奕栋、周骛、金嘉怡、郝亮和王东民等分别就大飞机结冰除冰、水合物相变储气、水合物成核、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颗粒与流场在线测量、风能高效利用、燃料电池热电化系统仿真和3D打印中纳米介质输运等工作向郑平院士做了汇报。郑平院士对学术思想、科研选题、研究特色和今后工作重点以及预期成果,进行了详细指导,对青年教师工作高度赞扬,鼓励青年教师敢想敢干,不负韶华。新进青年教师介绍自己工作近况和未来规划,郑平院士、张华副校长和学院领导与他们谈心交流,希望青年教师面向国际前沿、国家战略,学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加强学科交叉
我院参与项目成果荣获2021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2-11-16
291
日前,2021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合肥举行。我院张华教授参与的科技成果“新型节能环保工质(R32)制冷关键技术与空调设备产业化”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面向我国制冷空调行业“双碳战略”目标,采用环保制冷新工质替代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高的传统工质,由国机集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牵头。我校自2011年受联合国多边基金资助开始开展有关研究,筹划建立“环保制冷剂应用研究”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在带液吸气循环、实验测试、标准制定等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工作。该成果突破了新型节能环保工质R32的热力循环增效、安全可靠应用、小管径强化换热等关键技术,研发了系列空调设备及相关检测装置,推动了行业R22空调生产线全面转换为R32空调生产线,解决了制约行业转型升级的瓶颈问题,为国家和行业履行国际公约、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贡献了中国方案。获奖证书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491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50
跳转到
热点新闻
2021-11-22
【测试数据】2019年“扬帆计划·中央和国家机关大学生实习”启动
2021-11-22
【测试数据】高招关键词:高考录取率超八成,物理地位提高
2021-11-22
【测试数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2018年逾3500个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被下架
2021-11-22
【测试数据】教育关注:本科生闯科研丛林,如何走出尴尬
2021-11-22
【测试数据】教育关注:本科生闯科研丛林,如何走出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