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研教务

研究生教务:2025年储能工程研究生微专业招生简章

发布者:李铭哲发布时间:2025-05-23浏览次数:18

  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教委关于微专业建设的通知精神,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海理工大学面向在读研究生开设微专业,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交叉学科学习,力争成为具有强烈责任担当,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能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具体通知如下

一、微专业简介

 储能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微专业定位于满足国家和社会对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及对储能工程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求,通过完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培养能全面掌握储能工程领域核心知识和技能的个性化和专业化人才。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及职业发展规划灵活设置专业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学生在真实项目中的实践操作能力,并通过开设新兴领域和前沿技术,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实践,重点服务于能源、动力、 电力、环境、汽车、石化和冶金等行业,培养掌握储能的工艺原理、装备设计与制造、智能控制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具有基础厚、实践强、能创新、国际视野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具备从事储能领域相关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运行优化、制造和管理的技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

 掌握电化学储能、冷/热储能、机械储能等主流储能技术的原理、技术与应用;掌握储能材料的制备、表征、分析及工艺技术;掌握储能系统的设计与集成方法;掌握现代工程工具的使用并能应用于储能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储能技术的最新发展,包括高效率、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大规模储能系统、新型电池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储存与应用技术、以及储能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与优化技术。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储能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达到能够进行储能系统的整体设计的能力,具备储能领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独立从事储能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做出创造性成果;能够跟踪储能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性地运用现代工具从事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具备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研发能力;熟知工程规范,遵守职业操守,能自觉有效贯彻法律法规并综合考虑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影响;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自我提升和终生学习能力、能够开展多学科、跨文化的技术交流。经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从事储能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储能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以及储能材料与器件的开发与生产工作,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培养对象

(1) 招生对象:对先进储能技术、新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有浓厚兴趣和热情、期望从事储能领域相关工作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2) 招生人数:30-50

四、授课时间与课程安排

2025年研究生微专业课程采用集中授课方式,统一安排在暑期进行,暑期623日开始授课,开课时长4-5周,包含5-7门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课表另行通知。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详见附件1

五、证书授予

微专业独立开班,每门课程修读完毕可获得该课程成绩,课程成绩不计入研究生主修成绩单,单独设立微专业成绩单。研究生修完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且每门课程均合格,将获得上海理工大学颁发的微专业证书。

六、收费方式

微专业课程收费标准为130/学分,收费方式另行通知。报名成功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缴费的,视为自动放弃修读资格,因个人原因中途放弃修读不予退费。

七、报名流程

1. 521日—529日,研究生报名。研究生填写《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微专业报名表》(附件2),电子版提交到联系人邮箱(豆老师:doushaojun@usst.edu.cn)。

2. 529日—530日,学院初审。学院根据微专业报名条件,对研究生报名情况进行审核、汇总,确定初步录取名单。

3. 63日—64日,卓越工程师学院终审。各微专业开设学院填写《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微专业录取名单》,将签字盖章纸质版交至卓越工程师学院(学生发展中心205)赵老师、李老师,联系方式:55270124,电子版同时提交至邮箱zygcs@usst.edu.cn

4. 65日起,公布录取。卓越工程师学院统一公布微专业研究生录取名单,已录取的研究生登录学校交费系统缴纳费用,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八、其他事项

1. 微专业原则上满10人开班,具体开班情况由微专业开设学院决定。

2.如有疑问,可联系负责人(豆老师,Tel17615142239)进行咨询。


附件1:能动-储能工程微专业.rar

附件2: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微专业报名表.docx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25年5月23日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