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学科发展研讨会在上海理工大学召开。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张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一处处长关永刚、三十余位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嘉宾出席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汇聚领域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
会议由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刘宝林主持。开幕式上,张众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各兄弟院校长期以来对上海理工大学的支持。他指出,工程热物理学科是上海理工的传统优势学科,学校将持续支持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并期待与各方深化合作,共同推进学科创新与产学研融合。关永刚系统介绍了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及下设学科方向的基金申报与资助情况,他呼吁与会专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如何提升“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学科影响力、优化研究方向与关键词设置,增强测试相关方向基础研究的系统布局。
在专题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高波研究员以“低温热力学温度测量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为题,介绍了团队在新国际单位制背景下建立的低温区测温新方法与研究进展。清华大学曹炳阳教授围绕“微纳材料热物性测试技术”系统阐述了几种微纳尺度热物性测量方法,并分析了当前技术瓶颈与发展路径。上海交通大学齐飞教授以“以精微之道,探万物之理——从测量科学到燃烧学实践”为题,剖析了燃烧测试方法发展与仪器创新国内外趋势。东南大学许传龙教授在“多相流测试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报告中,强调了多学科交叉、源头创新与仪器自主研制的重要性,建议加强测试技术与工程实际、应用对象的紧密结合。在会议讨论环节,与会专家紧密围绕“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学科影响力提升、代码名称优化、研究方向与关键词调整等问题积极交流,为学科整体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研讨会聚焦学科前沿,交流深入、内容翔实,为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领域的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对推动该学科的持续创新与系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张众致欢迎辞

刘宝林主持会议

关永刚做报告

邀请专家报告

合影留念





